【近视论道】第一届亚太近视眼学会学术会议举行,专家近视论道 防重于治!

转自:第1眼镜

如何使近视矫正更安全微创是成年人近视治疗领域的关键,如何降低近视发病率并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是近视防控领域的关键。8月3日至4日,由亚太近视眼学会、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亚太近视眼学会学术会议在眼耳鼻喉科医院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届会议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近视管理专家学者,交流探讨近视流行病学研究、发病机制和防控进展及临床工作中如何长期、有效监测及管理近视人群等内容,为探索近视发病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优化分配社会医疗资源和整体防控近视发生发展等方面提供经验。

据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介绍,我国是全世界近视率最高的国家,近视人群基数较大,他开展近视激光手术二十年来,手术人群持续增长,他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近视防控“防重于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预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总人数将达到7亿,约占总人口的49%。目前我国近视发生低龄化、高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学龄前儿童首诊即有400度、500度甚至更高度数的近视。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近视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卫生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在大会发言

会议透露,去年8月底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强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给近视防控专业医生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据悉,近视防控任务并非阶段性,必须注重儿童青少年整个发育期的长期有效的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医院、学校及家庭共同参与协作。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利用医疗带头模式,和浦江院区所在的闵行区政府共同探索合作,与区教育、卫生系统等部门密切结合的近视防控“闵行模式”正在紧密进行中,既培养孩子有意识地成为自身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又开展眼健康科普宣教,督促卫生保健老师对学生视力、屈光度的及时检测与跟踪,同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近视防控和诊治工作。

据了解,本届会议内容从近视流行病学调查、机制、并发症处理、光学到药物的防治及其综合治疗等全面涉及,充分说明了目前近视研究的多元化及综合性。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组从2002年开始建立国内最早的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目前已有覆盖华东地区50余万人的动态数据库,在国内产生示范作用。2015年成立了由周行涛教授、瞿小妹主任医师领衔的上海角膜塑形镜研究团队(Shanghai Orthokeratology Study,简称“SOS小组”),近年来致力于近视防控领域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提倡针对近视的不同人群,在系统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个体化、综合化的防控,发表多篇国际期刊论文。2018年11月,SOS小组于《CLAE》杂志发表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于快速进展期的近视患者,联合角膜塑形镜及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可以显著减缓单纯使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效果不佳者的近视发展速度,发挥了1+1>2的治疗效果,该报道在国内外近视防控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誉为近视防控领域中的“鸡尾酒疗法”。

文章来源 | 中新网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