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副会长吴建斌:眼镜产业实现数字化,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以下转载自厦门工博会对我会副会长吴建斌的采访:

厦门是眼镜主要制造生产基地之一,请您简单介绍下厦门眼镜制造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吴建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台湾眼镜制造业繁荣昌盛,但迫于台湾岛内人口红利消失,制造成本压力增大,恰逢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商,部分较有远见的眼镜制造台商陆续将产业转移至和台湾临近且生活习惯相似的厦门。经过30余年的发展,眼镜产业链及相关人才的养成,厦门已经发展成为品牌、外贸、成镜制造、镜片制造、零配件集成的眼镜基地。

与温州、丹阳等地相比,厦门眼镜产业主要的区别和优势是什么?

吴建斌:厦门眼镜产业定位清晰且极具特色,是中国太阳眼镜生产基地,承接全球中高端太阳眼镜生产制造的较大份额。在太阳眼镜镜片制造领域,形成了较大规模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凭借强大的镜片及成镜制造实力,打造出了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前几大眼镜品牌,并且正在利用品牌优势带动厦门制造延伸至光学镜架领域。形成了与温州中低端制造、丹阳单一光学镜片完全不同的产业结构。

                                                           部分厦门眼镜品牌

厦门拥有良好的眼镜产业基础,目前已形成涵盖太阳镜、光学镜架、镜片、老视镜、生产设备的眼镜制造行业,在眼镜生产制造过程中有哪些技术难点(痛点),哪些工业设备是眼镜行业常用的?

吴建斌:眼镜制造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解决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塑造出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产业,有很长的路要走。眼镜制造行业中包含有通用工业设备,比如注塑机、真空镀膜机等等,可以随着通用设备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不断提升设备的能力,加以运用到眼镜行业中来。但是眼镜制造业中更多的是非通用工业设备,如何找寻并吸引更多的人才,或者找寻吸引更多的设备配套商以及智能化解决厂商参与其中,共同帮助行业升级,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眼镜行业智能制造化的关键点是什么?存在哪些难点?

吴建斌:由于行业的体量偏小,制造基础薄弱,在智能制造的这条路上,还是困难重重,虽然实现智能制造的观念目前已经渐渐具备,头部企业也在积极带领推动中,但是还是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把实现智能制造作为企业及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加大力度投入研发和技改,不断吸收优秀人才,培育专属的配合厂商。

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在往数字化方向发展,眼镜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智造升级?

吴建斌:厦门眼镜行业协会的大多数成员企业,都还是小微企业,在企业治理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实现数字化智造升级任重道远。目前这个阶段,我想首先是企业负责人要建立起数字化概念,带领主要干部认识和学习数字化系统,对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做出策略性规划。当然,有能力的头部企业,我们会利用协会的平台,把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成果予以分享。

此外,我们还将组织协会单位参与厦门工博会、厦门国际眼镜展等展览活动,特别像厦门工博会这种大型工业展,是助力企业智能升级、互助交流的良好平台,参与这类展览活动既有利于协会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又能提高大家对于建设数字化智造企业的信心和决心。